之前说要学习风险管理,结果毫不意外的死在了第一课,反思了一下,决定换个方式,不从课本开始,而是从离工作最近的交易风控开始。
对于交易平台而言,风控的一项重要职责是降低由于资产价格剧烈波动,或者市场被操纵给用户所带来的风险,而其中的一项核心机制叫做 标记价格。要理解标记价格的计算方式,又要先理解 指数价格 或称 价格指数 的计算方式。这里以两家头部衍生品交易所Binance和Bybit的文档来做说明。(OKX你们自己对比看看这写的什么东西)
简单来讲,类似标普500指数是500支成分股的加权平均,一种加密货币的指数价格是不同交易平台现货报价的加权平均,比起只使用自家的成交价格,指数价格较为公平。有了指数价格,在它的基础之上计算标记价格,再进一步计算盈亏、强制平仓价格、自动减仓等,从而实现风险控制。
因为指数价格是一种加权平均价格,那么它的计算就有两大核心问题,即 1)应该采用哪里的报价 和 2)如何计算权重。
价格来源
Binance和Bybit均采用了交易量较大的头部交易所,毕竟这些所通常拥有较好的流动性,价格被操控的空间也更小。不同的是,Binance使用了8家交易所的报价并公开了交易所名称,而Bybit仅说明他们使用了6家全球顶级现货交易所。不过论现货交易量,top 6我猜应该跟币安的名单重合度较高。
交叉汇率
如果需要计算以USDT计算的指数价格,但没有目标币种和USDT的交易对,则会采用基于现行报价兑换为USDT交易对的价格,例如根据 LINK/BTC 和 BTC/USDT 计算 LINK/USDT。
权重计算
基础的权重计算方式,由于Binance没有说的很清楚,就以Bybit为例,是基于4小时交易量的标准化,即
指数价格 = (A 交易对现货价格 × A 交易对权重) + (B 交易对现货价格 × B 交易对权重) + (C 交易对现货价格 × C 交易对权重) + (D 交易对现货价格 × D 交易对权重) + (E 交易对现货价格 × E 交易对权重) + (F 交易对现货价格 × F 交易对权重)
其中 A 交易对权重 = A 交易对 4 小时交易量 / [A 交易对 4 小时交易量 + B 交易对 4 小时交易量 + C 交易对 4 小时交易量 + D 交易对 4 小时交易量 + E 交易对 4 小时交易量 + F 交易对 4 小时交易量] 以此类推
但它也没有说明多久更新一次(摊手
当然了,如果只是这样简单的计算,是没办法控制风险的,所以在这个基础公式之上,还需要一些在特殊情况下的保护措施才行。
部分交易所价格偏差
既然是偏差,那么就有一个基准比较对象,Binance和Bybit均采用的是 所有价格来源的中间价,且幅度限制都是 5%。但在应对措施方面,Binance会保留价格来源,但将超出的价格部分剔除,而Bybit则是直接将偏差超过5%的价格从计算中直接剔除。
问题来了,一家两家有偏差好说,如果所有都出现了偏差呢?Binance没有说明,Bybit的做法是
在极端场景下,若所有交易所的现货价格于中间价均偏差超过5%,被剔除的交易所权重将会平滑分配至其他未被剔除的交易所,直至最后两家按权重比例计算出指数价格。
Hmmm 不是很理解,先跳过吧。
部分交易所价格缺失
如果取不到数据,两家的做法都是剔除,但Biance的时间限制是5分钟,Bybit是15分钟。
现货价格全部无法获取
在极端情况下,如果获取不到任何现货报价,两家的做法都是基于合约价格来计算指数价格和标记价格。Binance的说法比较模糊:
根据特定限制范围内的合约最新交易价格更新
Bybit的计算方法比较明确,但太长了所以不摘录了直接看文档吧。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