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后的第一个星期,支棱起来认真搞了搞简历,但从第二个星期开始就回归本性,破罐子破摔了。十月快结束了已经结束了(这是一篇从十月写到十一月的文章),最后一场面试今天也面完了,那么来看看我在失业后到现在的六个多星期里都干了些啥。
面试
既然是失业生活,那首先必须说说面试了
- 最后一周garden leave稍微整了整简历投了一投,但主要还是约饭
- 正式失业第一周面了一家,没有下文
- 第二周面了一家,火速挂
- 第三周面了一家,一周半以后约二面,但二面完火速挂
- 第四周面了一家,还是挂
- 第五周面了两家,一家一周内面了三次然后火速offer;另一家刚刚二面,估计这周会有消息
那些简历直接悲剧的,就数不过来了。反正签证也快过期了,大概率就从了那个唯一的offer了,这行情能给我一个外国人又涨title又涨薪资的,也还算厚道罢。
第一次被裁,第一次异国找工作,马上要重新办工签,人生经历又丰富了许多呢。
影
首先是终于看完了93版《三国演义》。像是打开了新世界一般,时间线上突然就多了很多三国梗,finally joined the party!感想当然是很多,可能比较少见的一个角度是,最后几集关于亮亮的legacy和successor的部分,使我想到了Ruth Bader Ginsburg:当亮亮或是RBG这样的人出现,如何能在他们离开甚至去世之后,使他们的legacy“后继有人”(这个词用得不好,但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哦,或许还有个案例是李光耀和李显龙。问题先记在这里,但暂时没兴趣深入寻找答案。万万没想到的是,关二爷的扮演者陆树铭于11月1日上午去世,难过。
然后是看了七集《傲骨贤妻》第六季,和四集《巴比伦柏林》第四季,都一如既往的犀利,看得我拍桌狂笑(不是。
书
我的一个坏习惯,是很长时间不看书,然后比较集中的看一点,之后又停很久。六个多星期里,我使用微信读书或者Apple Book超过五分钟的日子加起来应该不超过一周。
如果不是失业,我原本计划11月游览一趟德国,谷歌地图也已经被我标记的密密麻麻。现在当然是去不成了,廉航机票无法退换也已作废。作为代偿,我想到了一本书(……),刘子超的《午夜降临前抵达》,虽然记叙的是东欧之旅,柏林只是出发地。然而没想到的是,第一章cue到了冯内古特和他的《五号屠场》,想起来当年看完《巴黎评论》的采访惦记了这本书一段时间,索性换了一本书来看,随后自然又接着翻了《冯内古特:最后的访谈》,so it goes 事情就是这样。
回到《午夜降临前抵达》,比起作者另一本《失落的卫星》,感觉距离要近一些,可能因为东欧的地名和人名相对中亚的没有那么陌生。
微信读书会员卡快到期了,稍微理了理书架,发现这段时间的一本“当红炸子鸡”《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竟然是付费会员卡才能看,果断打开刷之,虽然我看不懂但我确实大受震撼。作者Benjamín Labatut有点意思,看Dublin Book Festival对他的采访,一个在荷兰读国际学校长大的智利人,对当代智利文学一无所知也不关心,对他影响最大的是Alan Moore和Adam Curtis,对成功的定义就是收到自己admire对象的邮件,比如被Adam Curtis约咖啡,毫不care Booker和被奥巴马点名,“我们从什么时候开始关心前总统看啥了?”,“我写书不是为了钱,不然我就做其他事情了,比如踢足球”。
另一本付费卡才能看的(多么朴素的选书理由)是费兰特的《偶然的创造》,好像那种报纸口水专栏(对不起是我浅薄了,看完不是很想看《碎片》,确实对作家的写作和生活碎碎念没什么兴趣。《恶劣的心情》谈论了意大利民粹政党,不熟,又多了一个待了解的事项。意外的是提到了两次莱姆,所以接着翻出《索拉里斯星》来,翻完只想说,愚蠢的人类啊。
清库存继续,同样是付费才能看的还有《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是从《巴黎评论·女性作家访谈》知道的Jeanette Winterson。这本访谈里所有的女作家都在我的想看列表上,而Jeanette Winterson是其中最吸引我的一个,虽然已经忘了当时的感受,也可能只是因为采访中提到了很多次《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
其他的,上周末终于去了几个本地图书馆逛了一逛,很巧的撞见了之前没找到电子版的《我香港,我街道》,顺便知道还有本《我台北,我街道》,开开心心都扛回家。第一次读繁体竖版,阅读速度比看英语还慢,但不重要,因为这体验太奇妙了。
还用上了微信读书的“有声书”,不是听书那个合成的声音,应该是是出版社出版的有声书,打算听一些商业相关的内容,第一本尝试的是《创新者的窘境》。
播客
目前会关注节目更新的:商业就是这样、Anyway.FM、忽左忽右、科技早知道、Onboard!。不过基本也都是挑着听。中文播客数量多了起来,但质量还是有很大提升空间。英语的,Freaknomics Radio和Hidden Brain是我的旧爱,最近又关注回来了。
关于科技和创业的挑了几集data infra相关的总结在了上一篇Data Infra: What’s Next 科技早知道 × Snowflake & Databricks。(还是要写一写,不然真·听完就忘)
语言/Duolingo
可能是这几个星期完成度最高的一件事,先是把Duolingo的粤语全部的第一课刷完了,然后10月一天不拉的每天都花了相当的时间刷德语和粤语。
网课
刚被裁那阵,特别慌,于是花好多钱钱买了Udacity的Data Engieering Nanodegree,想着实在不行要不就还是乖乖去写代码吧?然而事实证明,这么多年我都没有成功是有原因的。一鼓作气刷到最后一课,还是刷不动了,遂cancel。这个Nanodegree的课程设置,基本只能满足最最基本的“技能”要求,如果是在工作中补齐一些知识,可能太简单了些,但如果是为了入门,很多像是AWS配置的内容又都没有更新,或者没有很beginner friendly的tutorial,需要大量的自己踩坑,略有些得不偿失,不过倒是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现实的工作环境,见仁见智了。
另外开的两个坑,是数据库系统和Java。可以预见的将来应该都不会在工作中用到,所以能坚持多久存疑,不过也不急。
其他
本来说尝试录一些视频,相机倒是架起来了,但七七八八的到现在也没开始,也不知道啥时候能开始。
在注册mastodon两周年之际,第10086次把GitHub page即本站搭起来了,用过很多平台之后,发现版本管理是我最不能少的功能,所以基本没得选只能git。过程中惊喜的发现,原来Windows也是有Terminal的。
还看了一篇关于巴黎评论起源的文章,信息量颇大:为什么一帮美国富二代为啥非得在冷战期间大老远跑去巴黎办一本文学评论杂志?
终于用上了Apple pencil,真香。